八月的塞罕坝,满目苍翠,林海连绵。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远眺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塞罕坝机械林场情况介绍。习近平强调,我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这是非常伟大的成绩。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希望你们珍视荣誉、继续奋斗,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图为8月23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望海楼。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总书记如约来塞罕坝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将永远记住这一天。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如约来塞罕坝了!“咋能不激动啊!”回忆起见到习近平总书记那一刻,安长明显得很兴奋,也很振奋。事情要从一个约定讲起。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特别荣幸的是,总书记亲自给我颁奖,微笑着和我说,‘有机会一定去塞罕坝看一看’。”安长明告诉记者。对于这片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于心。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站在海拔米的月亮山顶举目四望,林海浩瀚,壮阔雄浑。很难想象,就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飞鸟不栖、黄沙遮日的荒原。59年来,塞罕坝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到承德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看到中巴车缓缓开上月亮山,我赶忙迎了上去。”安长明回忆说,“当时,我主动向总书记介绍了一下自己,‘总书记,我是安长明,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是您给颁的奖’。”“总书记亲切地看着我,笑了笑,说他有印象。”那温暖的一幕,深深刻进安长明的记忆里。在安长明看来,这是会意的微笑,习近平总书记显然还记得他们的约定。那一瞬间,他兴奋得眼睛都有点湿润了。“没想到,总书记这么快就来了。”安长明很是感慨,这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塞罕坝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也是对自己和全体塞罕坝人的巨大鼓舞,未来更有信心让塞罕坝变得更绿更美。图为8月23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百万亩林海。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啃下攻坚造林“硬骨头”不容易在月亮山上,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河北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塞罕坝机械林场情况汇报。“在这块展板前,总书记停留下来,仔细端详上面的内容。”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凤庭的脑海里仍然萦绕着当时的一幕幕场景。展板上介绍的是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情况,清晰显示出现有成效和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河北森林面积达到万亩,覆盖率由31%提高到35%。到年,森林面积将达到1.1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40%。“总书记仔细听取汇报,并不时询问,下一步造林主战场在哪儿?京津冀风沙源治理情况怎样?”刘凤庭说。“大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小到一棵树,每一项工作内容,总书记都认真听、仔细问。”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深关切,刘凤庭感触颇深,铭记在心。随后,习近平总书记移步到山顶北侧,听取攻坚造林情况汇报。站在月亮山顶向东西北三个方向眺望,一排排小樟子松苍翠齐整,像给山坡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毛毯”。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塞罕坝最大的石质荒山集中连片区域,种啥啥不活,成了塞罕坝难啃的“硬骨头”。“我一边指着山上的小樟子松,一边向总书记汇报,您对我们林场作出重要指示后,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面向这些荒山实施了攻坚造林,您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攻坚的成果。”安长明说。“总书记对攻坚造林十分关心,他关切地问我,一共造了多少亩?”安长明回忆。“10.1万亩。”安长明说,他回答的时候特别自豪。安长明清楚地记得,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点了点头,说了声“好”。“紧接着,总书记又问我,怎么浇水啊?”安长明向习近平总书记解释,坡度陡,机械无法作业,只能靠骡子驮或人背。一棵樟子松容器苗浇足水后足有七八斤重,一次驮六十多棵,就连骡子都经常累得撂挑子。坡陡、石硬、路不通。塞罕坝人一点点摸索,总结出大穴、客土、壮苗、覆膜、覆土等一系列技术规范,硬是啃下了“硬骨头”,造林成活率达到98%。“总书记动情地说了句,‘不容易’。”安长明深受感动,感觉再多辛苦也值得。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站在月亮山顶上,俯瞰这片大山深处的连绵新绿,一株株一人高的樟子松挺拔茁壮,俨然有了小树丛的模样。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都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总书记拿起手持望远镜,从北慢慢转向东,向着远方久久凝望。”刘凤庭回忆说。“对于林场造林工作,总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让安长明倍感振奋,“总书记说,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总书记问的是造林,算的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刘凤庭说,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这给了我们极大鼓舞,也为河北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刘凤庭信心满满,思路更加清晰,“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要求,在增强碳汇能力方面,将鼓励国有林场深入开展碳汇造林,发挥森林、草原、湿地等储碳制氧功能,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探索。”草木无言,但在林海苍莽的塞罕坝,一草一木都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的坚定决心;山川不语,但在层峦叠嶂的月亮山,一石一土都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考察的坚实足迹。一次次真诚勉励,一句句深情嘱托,像缕缕温暖的阳光,洒在莽莽山林间,洒在燕赵大地上。(河北日报记者周洁李建成)相关稿件:“总书记让我们守护好这片林海”年8月23日,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刘军、王娟(女)正在工作。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夏秋之交,天朗气清,塞罕坝青松苍翠、绿草如茵。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登上了海拔米的月亮山,亲切看望驻守望海楼13年的护林员刘军、王娟夫妇。问取暖、看冰柜,关心护林员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日下午,往日寂静的月亮山望海楼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总书记可真亲切!他笑着问我们从事护林员工作多久了,具体职责是什么。接着又问了日常生活的情况。”回忆起在望海楼门前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情形,刘军夫妇仍然非常激动。月亮山望海楼位置偏僻,平时少有人来。望海楼集防火瞭望和资源管护为一体,“望海”的意思是眺望林海。“总书记走进每一层楼认真察看,看得细,问得也细。总书记这么关心护林员,我们感觉太温暖了!”刘军黑黝黝的脸上笑开了花。月亮山望海楼是一栋三层白色小楼。一楼是卧室和锅炉房,卧室里有双人床、衣柜、书桌等。二楼是厨房和卫生间,配备了冰柜、煤气灶、抽油烟机等。三楼是瞭望室,装备了望远镜、电话、电视等。“总书记走进卧室看了一圈,说现在条件挺好的。他又到锅炉房,察看储水罐、锅炉,还问我们冬天怎么取暖。我回答说有暖气,可以自己烧锅炉。”王娟说。以前,望海楼的条件很简陋。刘军夫妇有“三难”,吃水难、交通难、用电难。消防车从山下送水到山上,储存在水窖里,一车水吃一年。近年来,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走进二楼,总书记打开橱柜、冰柜察看。总书记关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觉得特别感动。”说话间,刘军的脸上溢满笑容。看记录、念制度,叮嘱守护好这片林海“总书记让我们守护好这片林海。”刘军夫妇说,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们交流了很多,这句话深深刻在他们的脑海。在二楼通往三楼的楼梯转弯处,张贴着林场9座望海楼的瞭望分布图。刘军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分布图,询问其他望海楼和护林员的情况。刘军仔细作答,望海楼大多是夫妻共同坚守的,人们也把望海楼叫做夫妻望海楼。创业难,守业更难。一点火星、片刻大意,都可能让这片林海毁于一旦。如今,从红外防火到雷电预警,塞罕坝机械林场已经建立起现代化立体防火监测系统。但再好的设备也不能取代人的作用,更不能取代护林员的责任心。“在三楼瞭望室,总书记走到窗口支起的望远镜前,使用望远镜眺望林海。”刘军回忆说。视线所及绿意盎然,既有塞罕坝最初成长的“源头”——尚海纪念林,也有新一代塞罕坝人攻坚造林植下的新绿。“总书记问,度都能瞭望到吗?我说都能瞭望到。然后,总书记走到书桌前翻看瞭望记录。”刘军说。王娟向记者展示了春秋防火季的瞭望记录,然后又打开了近期的瞭望记录。王娟说:“总书记看得特别仔细,一页一页地翻看。”每年春、秋两个防火季,从6时到21时,护林员每15分钟要发送一次火情报告,其他时间每个小时报告一次。在望海楼上,刘军、王娟夫妇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一个个“正常”的记录里,倾注着塞罕坝人对树的深情。“合上瞭望记录,总书记又看起墙上贴着的《瞭望员工作制度》,还亲自读了几条。”刘军说。“火情瞭望工作必须坚持双人24小时上岗。”“必须坚持白天每15分钟向电话值班室报告一次瞭望情况。”“工作期间禁止饮酒。”刘军说,总书记读的时候,自己也在心里默默背诵。从事了13年护林员工作,这些工作制度,已经融入了他的血脉。“走出望海楼,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守护了塞罕坝生态安全。防火工作非常重要。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你们一定要守护好这片林海。”“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一定守护好这片林海。”也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劲儿,刘军和王娟不约而同地大声回答。回到望海楼,刘军夫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刚才的一幕幕,刘军下定了决心,对王娟说:“咱们就扎根在这儿吧,守好这片林子!”王娟用力点了点头说:“有了总书记的鼓励,更有干劲了!”守护好这片林海,守护美丽中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