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像呈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刘军连现在哪里就诊 http://nb.ifeng.com/c/89ilxhbi6w5
照片为电视剧《让我听懂你的语言》剧照。图为电影《一点就到家》剧照。图为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剧照。路春艳供图核心阅读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影视作品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美好生活紧密联系,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近年来诸多传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影片体现出诗意的影像风格,既营造出丰富的视听享受,又指向因景而生的哲学思考。影视作品中的生态叙事不只是一种文艺创作现象,更是创作者参与社会建设的实际行动,是对“花繁叶茂”“千顷澄碧”的时代畅想和积极实践。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在神州大地上不断铺展,影视作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播的重要载体。这十年间,影视创作的生态叙事在呈现自然景观和注重现实关怀的基础上呈现诸多新趋势,题材内容的拓展和美学品质的精细化,让影像语言在传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上呈现更多可能,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像呈现提供了多元路径。题材领域不断拓展,观照现实承载家国情怀影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书写,将中国文艺观照现实与厚植家国情怀的传统联系起来。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影视作品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美好生活紧密联系,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主人公在老一辈建设者之外出现了青年群体,通过不同时代的叙事,勾勒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青春影像层面上的历史样貌。电影《一点就到家》讲述了三个从城市到农村创业的年轻人从犹疑到坚定,从追求个人成长发展到为当地人摆脱贫困而争取,影片体现出青年一代对梦想的坚持,艺术而巧妙地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家国情怀的思考融为一体。电影《十八洞村》刻画了青年扶贫工作者的形象。扶贫工作直接关联着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对于青年一代而言,投身扶贫工作,倾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践行历史责任使命,也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电视剧《山海情》也呈现出青年一代对大西北生态建设的身体力行,将时间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一个农校毕业的青年心怀理想,带动乡亲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将贫瘠无望的西北荒漠建设成“塞上江南”。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聚焦上世纪60年代,一代人为改善生态环境唱响的“青春之歌”成为珍贵的时代印迹,他们在河北塞罕坝创造的林海奇迹,体现着老一辈建设者的精神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78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