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奖杯见证绿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444776634184968&wfr=spider&for=pc
<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河北单元,两座特殊的奖杯让不少观众停下脚步。讲解员娓娓道来:“这座40厘米高的是‘地球卫士奖’奖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年12月将其授予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另一座则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奖杯,塞罕坝机械林场在年9月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荣获。”

10月31日,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河北单元展示的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奖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奖杯。光明网记者赵金悦摄/光明图片

奖杯上方的展墙上,《塞罕坝——美丽的高岭》视频讲述着塞罕坝人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正在参观的北京市民冯先生不禁赞叹:“60年三代人造就了多万亩的人工林,了不起!”

很难想象,塞罕坝这片辽阔美丽、生机勃发的土地,60年前却是荒寒冷寂、黄沙漫漫。

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原国家林业部决定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来自全国18个省份、名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与当地林场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人的创业队伍,开启了战天斗地的拓荒路。

气候环境恶劣,让连年植树效果不佳,但塞罕坝人始终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年的“马蹄坑大会战”后,林场种植的亩落叶松的成活率终于达到96%以上,面对一片稚嫩的绿色,造林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许多人还记得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曾说过的那句话:“生是塞罕坝人,死是塞罕坝魂。”按照其生前遗愿,他的骨灰便撒在了马蹄坑林区。

“那时,我们喝的是雪水、雨水、沟塘子里的水,吃的是黑莜面窝头、土豆和咸菜……”当年和5位女同学一起毅然奔赴坝上的陈彦娴,如今已是满头银发。回忆起那段时光,她的眼神中仍透着坚定:“每每看到自己亲手栽下的树苗长成大树,幸福感就难以言说。”

从年到年,塞罕坝人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万亩,其中机械造林10.5万亩,人工造林85.5万亩,保存率达七成,创下当时全国同类地区保存率之最。近年来,塞罕坝人又在山高坡陡、土壤贫瘠的石质荒山和秃丘沙地上攻坚造林10.2万亩,林场内石质荒山已全部实现绿化。

60年间,三代人接续奋斗,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如今,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森林面积.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

在时光流转中,大自然同样也在向塞罕坝回馈着巨大的“财富”——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及周边区域小气候得到有效改善,无霜期由52天增加至64天,年均大风日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年均降水量由不足毫米增加到毫米。

如今,新一代塞罕坝人依然在闯关:良种引育关、资源结构优化关、森林质量提升关……“我们的前辈解决了塞罕坝这片森林从无到有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感到重任在肩,“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智慧林场,全面摸清塞罕坝全场3亿多株树木的底数,通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持续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路上走在前、做表率!”

监制:张宁廖慧

统筹:刘梦

策划:李方舟

采访:耿建扩陈元秋

动画/调音:张悦鑫

摄影:赵金悦

视觉设计:杜丹

制作:光明网新闻中心

推荐阅读

1、国产大飞机强劲“中国心”

2、小芯片引领“脑语”时代

原标题:《奖杯见证绿色奇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8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