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精神丨永不磨灭的塞罕坝精神宋新民

四川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4248.html

最近几天,绿色奇迹塞罕坝林场再次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原来是被联合国点赞啦。在12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了今年“地球卫士奖”的各个奖项,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激励与行动奖”。三代塞罕坝人在流沙中植树,在荒漠上建场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让我们忍不住为他们喝彩。

然而,55年塞罕坝的建设,也少不了北京林业大学老一辈教授的付出与坚守。林学17-3班思修第三小组以“永不磨灭的塞罕坝精神”为主题对林学院教授宋新民进行了专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他们的实践成果吧。

首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宋新民老先生。

宋新民

宋新民年生,河北博野县人,年考进河北黄村(今北京市大兴区)林校,年保送北京林学院林学系学习,年毕业留校任教。宋教授从事教学几十年,主讲过《森林经理学》、《测树学》、《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为研究生开设《森林抽样调查课》,于年出版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试用教材《抽样技术》,填补了林业教育的空白。他曾扎根塞罕坝,为塞罕坝林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采访前

老先生虽已八十岁高龄,然而精神矍铄,风趣健谈,他自称是混在九零后里面的八零后,在去参访地点的路上给小组同学讲起了他年轻时在林场工作,在北林教书的故事。

采访时

随后,由小组成员分工对老教授进行了采访,他认真倾听同学们的问题,细致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娓娓而谈,讲到动情处甚至手舞足蹈,那种对林学的热爱和塞罕坝深厚的感情,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下面为小组剪辑后的采访视频。

(向上滑动启阅)

附:采访片段文字版

问题1:请问老先生,您当时为什么选择林业呢?

答案:你的理想,你的抱负,或者是说,你的兴趣,怎么来的呢?一句话,都是培养出来的。后来,这个学学就上瘾了。

问题2:请问老先生,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塞罕坝的概况吗?

答案:坝上的土壤是这样的,土山是像丘陵这样的山,下边上去的时候汽车爬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爬的很高,爬上去之后,像咱们平时吃的馒头一样,这边挺陡那边是大平顶,有大沟,这个平顶上面啊,面积很大,拖拉机就顺着隧道跑了,土壤厚的地方可能有几十公分厚,砂土,沙壤土,拖拉机一耕,这个草原长草了,原来是牧场,它有草,拖拉机前头开沟,人在拖拉机上种树。

问题3:请问老先生,我们当时为什么要建设塞罕坝呢?

答案:在林业界起标杆作用,我觉得这是影响非常大的,把那些强调困难、畏首畏尾的林业工作者,刚毕业的去看了也好,佩服林业,佩服林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再一个给很多人树立了信心,不是不可征服的,任何困难,只要我们踏踏实实。我觉得我们今天学习塞罕坝我的体会就是习主席说甩开(撸起袖子加油干),塞罕坝就是甩开膀子加油干。

问题4:请问老先生,建设塞罕坝的过程中有什么感人的事迹吗?

答案:夫妻瞭望塔。就把那些工人啊,夫妻两个,就调到那去。拖拉机啊,或者找人背着送上点粮食去,冬天就不用了,冬天有雪,吃雪啊。有的工人去了,那时候就是带条狗,山上送上去之后就指着夫妻两个,没人啊,你去了之后和你说,一个礼拜不见人,这回看到有人了,迎过来了,那高兴啊,有人跟我说话了,一个礼拜没见人了。有的到这个季节一个月没人,一个月谁上那去,没人去了,他看不见人啊,大雪封山,他们夫妻两个就在那最高点上冻着,就拿着望远镜这么转着看看,有电话联系。我就觉得这一代人的奉献可不得了,这种精神要要。这种精神用在哪里呢?我跟我孙子孙女也说,我说你们这些吃的穿的花钱都不咋着,就缺少一种事业精神。干什么都得有一种事业精神。

问题5:请问老先生,您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是什么?

答案:第一个,你们要学的话,反正不论是怎么的,要学的话,就一句话,手里要本事多,

就不愁。不管怎么样吧(我编的课本)也用了20年了,我希望啊,后边的人把它提高一步。

采访后

采访历经三个小时,老教授乐此不疲,仿佛想把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倾注给可爱的年轻人,他说:“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希望。”在送老先生回去的路上,他还询问了大一新生正在学习的课程。并寄语:“你们一定要钻研好每一门课程,林学是有体系的,只有全面把知识学到位,才会在将来的研究中应用自如。”

与宋新民老先生的思想碰撞,让小组对塞罕坝了解了更多。荒漠变林海,需要的是韧劲,是踏实,是坚守。老一辈的塞罕坝人,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中,在动辄七八级的大风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栽活了一颗又一棵树苗。忍受身心方面的孤独,55年后,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上百万亩的林场,人类奇迹,还有值得后辈人学习的精神财富。

从老教授的身上,他们也学到了很多。老先生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塞罕坝,在82岁高龄仍心系林业发展,心系新一代林业人。说明做学问是要做一辈子的,选择了这项事业,哪怕再苦再累,也不能轻言放弃,要对得起肩上的重任,心中的信念。也就是说,做人便应如工匠,有恒心,有毅力,有钻研精神,不论走到何处,手里都要有一门本事,并且要时刻准备好,一旦机遇来临,便要紧紧抓住。只要有钻研的劲头,无论是一辈子搞研究的,还是一辈子捏泥人的,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最可爱的人。

作为新一代的林业人,我们不仅要有“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雄心壮志,更要有老一辈人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拿起锤子打林钟,十百千万击,代代相传,直至“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毅力,把中国建设的更美丽。用知识与智慧回报祖国,我们永远在路上。

有的英雄,

功绩惊天动地,

声名远扬四海,

在历史长河中

留下世人瞩目的印记。

有的英雄,

默默躬耕于天地,

植绿在荒僻高原。

他们的业绩,

数十年之后,

才会一笔一画地

写在大地之上。

而你,

想成为什么样的英雄呢?

图/文:林学17-3班思修实践第三组

编辑:林学院传媒中心吴家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9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