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石家庄11月2日电(朱鹏涛)三代塞罕坝林场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血汗浇灌出一道为京津构筑防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11月1日起,《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塞罕坝这道“绿色长城”筑起一道法治“防火墙”。
“《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是对塞罕坝,而且对全省各级适应新形势下防火需要,加强依法治火,推进森林草原防火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各级林草部门和有关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努力开创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新局面。”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京表示,河北省各地、各有关单位将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切实把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抚育好、管理好、保护好。
大力开展学习宣传。要充分认识《条例》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河北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普遍指导和借鉴意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认真组织好本部门的学习宣传,采取专题培训、知识竞赛、主题讨论等形式,掀起学习《条例》的高潮,使相关执法人员和行业从业人员都能准确把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做到理解法规准确无误、执行法规坚定不移、宣传法规丰富生动。切实增强运用《条例》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加强协作配合,推动贯彻实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完善《条例》的配套政策和相关规定,使《条例》的一些原则规定具体化,切实将《条例》贯彻到位。对《条例》67条内容逐条分解任务,列出清单,明确责任主体,逐项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落实《条例》执法主体,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条例》执行落地,有效惩处违法行为;按照《条例》规定,科学划定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区域禁止旅游区,及时向社会公布,实行全年封闭管理,禁止游客进入该区域;加强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塞罕坝机械林场与周边区域联防联控,完善工作机制,合力做好火灾防控工作。
正确处理防火与旅游关系。《条例》专门设旅游防火一章,要求严格控制旅游开发,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乡镇、单位要严格落实《条例》规定,采取物理隔离等措施,将旅游区和划定公布的禁止旅游区有效区分开,采取专人巡护以及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加强监管,对违法者依规进行惩处,确保最大限度消除游客带来的人为火灾风险。
加强执法和督导。秋冬防火期间,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将会同河北省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条例》贯彻落实专项督导检查。塞罕坝机械林场及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也要加大督导力度,除专项督导检查外,还要结合组织的各项防火检查,把《条例》的宣贯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督促各地、各单位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