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活了荒漠上的绿色奇迹,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百年企业“传家宝”,致敬百年风华。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今日为您讲述“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出生证’”的故事。信物名称: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出生证”信物传承者:塞罕坝机械林场信物年代:年信物印迹:塞罕坝三代造林人创造“绿色奇迹”的起点信物讲述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08:05“塞罕坝”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这片土地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天然林苑。但由于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不断,建国前夕,塞罕坝逐渐退化成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高原荒漠。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信物是一张59年前的批文,这是年原国家林业部下发的关于在塞罕坝建设机械林场的通知。而这份批文,就是塞罕坝荒漠重生之路的起点,也是三代塞罕坝造林人的初心所在!20世纪中叶,沙尘暴曾给华北地区带来极大困扰。平均每年近60天的沙尘天气,让所有人都苦不堪言。塞罕坝所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市只有公里。如果这里的风沙继续南侵,对北京来说,就如同站在房顶上向自家的院子里倒沙子!年,党中央作出批示,在河北承德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一场不见硝烟的“抗击风沙保卫战”拉开序幕!尽管名为“塞罕坝机械林场”,但第一代塞罕坝人却没有多少“机械”。年初春,一支由人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年轻队伍,骑马或依靠双腿走上高寒坝。在最低气温只有零下43℃的高寒坝上,这群年轻人只能睡在临时搭建的草窝棚里,夜里常常被刺骨的寒风冻醒。由于交通闭塞、物资紧缺,队员们的主要食物只有粗面杂粮和野菜,一碟盐水泡黄豆,就是众人难得的“美味”。因为环境过于艰苦,人的平均寿命仅仅只有52岁。年,创业队伍艰难种下了棵树苗。但是,不足5%的成活率让每个人都备受打击。第二年,在改良了种植方法后,年轻的队伍又满怀希望地种下了棵树苗。但最终,只有不到棵树苗存活了下来。连遭惨败的年轻人泪眼婆娑——“塞罕坝,我们还能救活你吗?”白手创业,何其艰辛!建场头两年的失败,让大家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关键时刻,林场第一任党委班子成员毅然携妻带子举家上坝,用实际行动稳定了军心。党员干部带领大伙顶风冒雪、攻克难题,林场创新出“全光照”育苗法,培育出优质壮苗。在所有人的艰苦备战中,年春,塞罕坝迎来了决定林场生死存亡的“马蹄坑大会战”!年早春时节,名党员职工带着精心培育的优质树苗挺进了“马蹄坑”。在最高气温只有零下2℃的荒山上,大伙坚守了整整一个月。20天后,用改良后的苏联植树机栽种的小苗,放叶率达到了96.6%。面对亩亲手栽活的绿色,在场所有人抱头痛哭——“塞罕坝,活了!”然而,好景不长。年和年,连续两场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57万亩林木受灾、12万亩人工林成片旱死。但塞罕坝人没有被灾难击垮,他们一棵一棵地清理残木,一锹一锹地重新整地。最终,年,林场以96万亩造林成果,超额完成了建场时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进入新世纪,第三代造林人不断攻克技术难关,让荒山沙地、贫瘠山地也披上了绿色。目前,林场造林成活率已高达98.9%,塞罕坝的万亩人工林,成为了世界生态史上的一个“绿色奇迹”!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编辑许媛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8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