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文苑黄河故道种树人

白癜风吃什么中药好 http://m.39.net/pf/a_4633653.html

凡是到过民权的人,都说民权的树多,满眼都是树,都是绿。

是的,民权人爱树,爱到了骨头里。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树,救过民权县,救过民权千百万人的命。

年前的咸丰年间,东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就是从民权这块土地奔流入海的。但这一年,黄河从兰考东坝头改道了,把民权和4省8市25县个乡镇的公里河道变成了故道,而民权就处在黄河故道上的第一湾上。

奔腾的黄河水流走了,却给故道留下了沉淀多年厚厚的黄沙。从那时开始,这位伟大的黄河母亲,却让民权儿女过上了“一碗汤半碗土,白天不够夜里补”的苦难日子。同时,她也同样开启了让民权人民与风沙作斗争的峥嵘岁月。

大家都知道兰考那个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吧,他就是带领群众种树累死在沙丘上的。而民权也在这块土地上,与兰考村挨着村,地接着地,与兰考人民有着曾经一模一样的经历。

今天,我要向您报告的是,当年民权那片荒沙盐碱的土地上,如今却有了一片郁郁葱葱,绿色浩荡的神奇的大森林。那是亩林区,有个足球场那么大,长满了多万棵大大小小的槐树、杨树等几十个树种,是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被称为中原塞罕坝,是黄河故道上一座名符其实的绿水青山。

但谁又能知道,这个被叫做民权申甘林带的国家森林公园,却是一群民权林场人在飞沙不茅的土地上一棵一棵种岀来的,一棵一棵养大的,一棵一棵看着长大的。这片树林他们生活的依靠,活着的希望,。

我们不知道毛主席是不是在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就惦记我们这里,但我们却相信中国共产党永远都会把人民放在心上。就在建国的第二年,民权农场就成立了。16个热血青年一头扎进民权小县,走进黄沙弥漫故道里,刨坑,栽种,浇水,管理,开启了他们一生种树的生命历程和绿化祖国的壮丽事业。

今年80岁的佟超然年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分配到国家林业部,但他刚刚报到就被派到民权,那是林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啊。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人都吃不上,20多岁的佟超然除了挨饿,他更想河北老家,这片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他呆不下去。

河北林业厅的老师说:你回石家庄吧,好歹能吃个饱饭,娶个媳妇。佟超然同意了。

一纸盖着大红公章的调令从河北寄到了林场。当时的场长康新玉拿着这张纸双手发抖,他舍不得这个大学生技术员,这片刚建的林场离不开这个宝贝疙瘩!

老场长一口气跑到商丘,直接找到当时的地委书记,一把鼻子一把泪的说起佟超然要调离的事。

于是,爱才心切的两个人悄悄商定把这纸调令藏起来,不告诉佟超然。老场长心里有一个最朴素的想法,拼命对他好,让他心软了,舍不下了,他就不走了。

转眼到了春天,佟超然始终没有见到老师说的调令,但他却看到了自己亲手栽下的小树苗在风沙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发了芽,长了叶,吐出新绿,像孩子一样可爱!林场人对他像亲人一样也越来越好了,从此他再也不提调走这件事了。直到58年后的今天。。。

林场树多,但人不多,早些年来来去去也就这么百十来个人,在茫茫沙海中穿行,象汪洋中的一条船。

翟际法是兰考人,从洛阳林校毕业来到民权林场,成为林场初建时的第一代林场人。

老翟家里有5个孩子,孩子的生日他都记不住。但他,却能记得上千亩土地上几十万棵小树的生日。这些树苗从哪来的,啥时候栽的,长多大了,老翟都能一口清。

孩子他爹算指望不上了,一个倔强的女人在家拉扯5个孩子,翟际法的媳妇终于撑不住了,刚60岁就丢下一家人走了。老翟愧疚地埋了老伴,擦干泪水,带着一群没长大的孩子回到林场。那年月,所有林场人都知道老翟过得苦。。。

老翟的二儿子翟鲁民在县里工作,很有岀息。但老翟横看竖看他是一个种树的料,三番五次找儿子谈心让他回到林场来。翟鲁民已经没有了母亲,他担忧父亲有个好歹,就回到了父亲身边。

知子莫若父。这个当了半辈子分场场长的父亲没看错人,陈鲁民引进了责任制,承包制,建了苗圃,基地,带着一帮种树的兄弟,又给这块土地新栽了几十万棵树,从森林警察一直干到北河分场的场长。7年前翟鲁民成了大场的场长,成了这片林海的第二代守林人,接过了父亲的班。

一转眼老翟的孙子—80后的翟文杰也长大了。这个身上流淌着绿色基因的后生,大学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园林规划。大学毕业后,他二话没说扭头回到林场,算是给两个长辈报到了。如今,他作为林场第三代,以树的形象和前辈站在一起。

现在的林场已经有多人了,但“三代同堂”的林场家庭却很多。他们为申甘林带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象挖山不止的愚公一样,建起了今天这片黄河故道上的绿色林海,中原塞罕坝。

申甘林海的这些树永远不会知道,林场人在时代变迁中经历的沉沉浮浮。在养不活自己养不活家的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想过伐树卖钱,伐树种田。但当带着锯和斧头去砍树的时候却怎么也下不去手,最后抱着树大哭一场走了。几代人日夜守护的希望怎么能在他们手上倒下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为什么林场人爱树如子,爱场如家,因为他们听党的话,心中有家国,肩上有责任,命根子就是树根子,身杆子就是树杆子,他们和树是一条命。这份情,这种爱,已经长到骨头缝里,挂在心尖尖上。

没有一番风霜苦,那有梅花扑鼻香。从50年代到今天70年一个甲子,这块曾经风沙肆虐的贫瘠土地,如今已成了金银滩,米粮川,小江南,成了国家园林公园,成了国家湿地公园,成了中国长寿之乡,成了国家卫生城市,成了黄河故道上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请允许我用一组数字,报告一下申甘林带的生态价值——

目前,申甘林带现有的木材蓄积量为18万立方米,如果把它垒起来,变成一条一米宽,一米高的木墙,就是公里,相当于民权到郑州的距离。

按照1万亩森林相当于万立米水库的科学数据,6.9万亩申甘林带为这片沙土涵养的水份,相当于半个杭州西湖。每年净化水质的价值达到9万元。

目前,这片申甘林带每年释放氧气2.7吨,可吸收二氧化碳3万吨。

目前,申甘林带40公里的骨干林带每年保护农田万亩,每年可直接增加3万元的收入。

专家估算,申甘林带的生态服务价值每年达到6.96亿元,约为直接经济效益的35倍。如果再加上土地增值、带动就业、扶贫开发等,它不就是我们面前的一座金山银山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唤和伟大实践。去年9月18日,习主席来到黄河岸边,他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一场震古烁今,伟业千秋的黄河大合唱开始了。。。

我家住哪里,我家黄河边。我家在哪里,我家在民权。申甘林带的这片滔滔林海,黄河故道这群种树的汉子,中原大地这片希望的热土,正迎来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张中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31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