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林业故事张向忠塞罕坝精神的忠实践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张向忠新华网刘厦摄

今年56岁的张向忠在塞罕坝从事林业技术工作已有35年,如今,他作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副场长,从青葱岁月到中年,他依然穿梭在塞罕坝的山林间,奋战在林业工作一线,坚持生产技术指导和科研攻关不止,用行动诠释着塞罕坝精神,用汗水浇灌着百万亩林海。

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的张向忠新华网刘厦摄

年7月,张向忠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当年21岁的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毛头小伙。他怀着对绿色事业的热爱,从生活环境条件优越的唐山老家毅然来到地处偏远、气候恶劣的塞罕坝。工作中,他深入林区,与老职工一同开展造林、抚育间伐、森林防火等工作,目睹着老一辈人守护下来的森林资源,感受着林场职工朴素而敬业的吃苦耐劳精神,渐渐地,他对林业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坚定了干好林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张向忠和同事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新华网刘厦摄

张向忠扎根在最基层林区,不顾严寒酷暑,每天与同事们早出晚归,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反复的探索研究,在营林生产设计上,他解决了罗盘仪导线测量对中误差问题,提高了罗盘仪导线测量闭合差的精度,快速准确,使工效提高了30%;在国内首创对消耗蓄积与产材量用林分平均断面积修正的方法,解决了采伐标准地与林分平均胸径存在差异影响作业设计精度问题,使得调查精度提高5%。他就是凭着一股钻劲和拚劲,攻坚克难,击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解决了塞罕坝营林生产和调查设计中的诸多疑难问题,为我国相似地区的林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制度,相继被河北、东北等多地相继采用。

塞罕坝机械林场景色新华网刘厦摄

近些年来,塞罕坝的造林已进入“啃骨头”阶段,为实现塞罕坝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生态建设目标,在春季造林基间,年过五旬身为技术副场长的他经常顶风冒雨,不顾山高路陡,坚持同技术人员反复实践,通过高规格整地、选用良种壮苗、应用薄膜覆盖、客土、施基肥等技术措施,创造了不整地等行距不等株距造林方法,解决了石质山区造林绿化成活率低的难题,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创造了石质山区造林绿化新模式。

塞罕坝机械林场景色新华网刘厦摄

针对塞罕坝大面积同龄人工纯林的情况,他提出并实施了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采取多措施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逐步使塞罕坝林分形成幼、中、近、成林呈近正态分布的合理森林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结构的塞罕坝森林经营思路和措施。实现了资源培育由以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经营模式由注重短轮伐期的纯林经营,向长中短结合、营造混交林转变;经营目标由培育中小径木材为主,向培育中小径材与培育大径材、培育绿化苗木并重转变。

塞罕坝机械林场景色新华网刘厦摄

塞罕坝作为中国林业的窗口,管理好、经营好、保护好、发展好这片林子,是塞罕坝人的职责,更是历史使命。张向忠在主管全场有害生物防治和自然保护区期间,以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深入钻研林业技术,在首次飞机防治森林有害生物工作中,成功地应用了GPS导航新技术,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并且避免了重喷和漏喷,保证了飞防效果,据统计,张向忠共主持实施有害生物防治多万亩次,为林场减少林木损失达2亿元;为有效掌握和保护塞罕坝地区典型生态系统,主持对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水域资源和原生草甸沼泽地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外业调查,编写并出版了《河北塞罕坝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和《总体规划》,主持完成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塞罕坝湿地恢复与建设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良性、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新华网刘厦摄

年12月,塞罕坝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塞罕坝在生态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诠释了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为世界作出的承诺。张向忠同志作为塞罕坝第二代务林人的代表,他始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孜孜以求的精神长期在基层从事森林经营工作,始终把促进塞罕坝森林资源健康生长、助力生态建设作为毕生的追求,谱写了一曲科技兴林的优美华章。

来源:新华网

(记者崔利杰刘厦)

原标题:《[最美林业故事]张向忠:塞罕坝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4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