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人最初来到坝上,到不断有人“离开”,小六牺牲、食堂大爷在送补给资源时离开,沈梦掉进沼泽离开,那大奎和孟月失去孩子,冯程、覃雪梅等第一代造林人用自己的生命坚守在塞罕坝上,实现从三年无收到百分之五的存活率,再到一片片树林拔地而起,形成一望无边的林海。当年的知识青年用几代人的青春和生命滋养了塞罕坝的土地,这种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深深感染了观众,难怪老少皆宜!
永被牢记的塞罕坝精神,青春的奋斗,最美的青春。
江山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人的生命短暂有限,但绿色发展建设的任务还没结束,第一代造林人已经老去,绿化祖国的大任需要有人继续负重前行,而他们的孩子们就是他们的接班人。
为了将塞罕坝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们在孩子们的名字中都带上“木”,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造林的重要性,就算是现在,林业人的后代名字里也多带有“木”字,不就是传递希望与使命的象征吗?
一个人的力量微弱,一代人的力量不够,就世代相传,一切付出都会在这片看不到尽头的林海前化为值得,《最美的青春》传达出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民族,只有做好人的培育,做好文化的传承,家庭、国家、民族才会生生不息,走向强大兴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名农林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陆续奔赴塞罕坝,投身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干啥说啥,干啥学啥,干啥就干好啥。
塞罕坝是蒙语和汉语的结合,意为美丽的高陵。可是,年轻的冯程从北京回到了故乡,看到的却是一眼看不透的沙漠和贫瘠的土地,这和他想象中美丽的故乡相差甚远。
青春需要奋斗,无奋斗不青春。冯程和覃雪梅等第一代种树人,来到了坝上,在荒漠上营造起万顷林海,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把塞罕坝改造成大自然的伟大创举。
我们夫妻是端着饭碗含着热泪看完这部电视剧的。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塞罕坝人一刻也未曾忘记自己的使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对于冯程和他的小伙伴们的遭遇是惋惜、敬仰;看到冯程和他的小伙伴们同进退,共患难,在工作与生活中,彼此体贴、爱护、帮扶,由最初的战友情,同志情,慢慢蜕变成了友情,爱情,心中又充满喜悦,好像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朋友。
冯程和他的小伙伴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伟大青春的面貌。
致敬,青年!
致敬,曾经的青春!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