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土,青海的塞罕坝青海日报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ankangbaiwen/17532.html
丁玉梅黄黎赟郭海明摄克土,在蒙古语中,意为寒冷之意。翠绿的樟子松,宝石蓝的青海湖,映衬的克土沙地格外美丽。5月30日,沿着国道从环湖东路,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克土沙区,这里的沙区占环青海湖沙漠化总面积的57.6%,占青海省沙漠化总面积的0.5%。海北背靠祁连山,怀拥青海湖,全境被祁连山国家公园和正在申报的青海湖国家公园所覆盖,是青海湖和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等水系的水源涵养地和发源地,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控制沙漠化的扩大和蔓延,从年开始对克土斜玛、大水塘一带的沙区实行了常年禁牧封育和生态治理,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9.91万公顷减少到如今的6.62万公顷,近40年减少3.28万公顷,年均减少0.08万公顷,沙区的林草综合覆盖度达到30-40%,局部地块覆盖度达到85%以上,克土沙区成为青海的“塞罕坝”,成为青海湖边一片魅力的“翡翠”。一克土沙区地处海晏县西南边、青海湖东北部,东南至大水塘,西北达哈尔盖河,西南至青海湖岸,西北沿白佛寺——托勒滩——塔勒宣果一线,属湖滨沙地,海拔—米之间,降水量不足毫米,蒸发量高达毫米以上。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海晏县克土沙区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向东北侵袭,周围大片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原生植物逐年减少,河道出现了季节性断流,青海湖湖区水位明显下降,尤其是每年春冬季节,呼啸的寒风夹杂着黄沙,给当地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的尖木措对黄沙印象特别深刻:他十几岁放羊的时候,早晨起来推不开帐篷铁门,门口全被风吹过来的黄沙挡了个严实,在山上放羊的时候,风沙打得脸生疼,在风沙天走路都困难,更别说放牛羊了。这些年,尖木措放羊时,每年都能看见治沙的人,有的片区在植树,有的片区在做草方格,眼看着沙漠上的树一年比一年多,青海湖边上的环境越来越好,堵在他家门口的黄沙不见了踪影,大风吹起来,卷起来的黄沙也少了,牛羊也越来越肥壮。如今四十多岁的尖木措,成了全国闻名的环保志愿者,这些年致力于保护普氏原羚,克土沙区的环境逐渐好转以后,青海湖水位逐步上涨,在树木密集处,还出现了一汪汪泉水,这为普氏原羚,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二十几年前,因青海湖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威胁,有专家预言:如果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年后消失。今天,如果专家们再走一次克土,定会为沙漠里形成的一片片森林所惊诧。从克土车站望去,触目可及的再也不是连绵的沙丘了,而是一片片苍翠的植被。从年开始,海北州各级林业草原部门坚持防沙治沙工作,坚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决心,春秋两季他们坚守在沙区,一抹抹绿意从他们脚下延伸,带着一股不屈的精神,沙退人进变绿。作为第二代治沙人,海晏县林业站工程师石德荣,还记得她大学毕业到海晏县林业站工作,没过几天就被老站长带到了克土沙区。“我当时还有点后悔,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她常年吃住都在沙区,望着成片的黄沙,石德荣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可没过几天,石德荣被老站长不怕苦的干劲打动,只要老站长出去治沙,她都会寸步不离地跟着,学老站长治沙、学老站长植树,亲眼看着绿色将沙漠占据。海晏县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治沙方法,创新固沙方式,调整树种结构,试验成功了“沙棘营养土坨造林、乌柳截杆深栽造林、容器苗造林”等一系列适合高寒沙区的先进实用技术。在高寒旱沙区走出了一条固沙造林的新路子,为同类型沙区的治理做出了成功实用的典范。“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这是‘我们为你打下来的江山’,你看这克土就是我们大家为江源生态打下来的江山。”石德荣一直和沙区相伴,说话做事也带了一股沙漠般的干练和飒爽。其实,石德荣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克土沙区传承红色基因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点的讲解员,当天下午她还要给一批海晏县离退休党员讲党课。“以前,我们接过中组部的一个班,当时学员们听完现场讲解,在0米高的海拔上治沙防沙,植树封育成这般模样,他们觉得了不起呀。”石德荣笑着说。三目前,克土沙区外围锁边林已形成规模,通过4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筑成了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扩大和蔓延,维护了青海湖核心区域的生态安全,保障了青藏铁路及环湖东路的畅通运行,也给当地的农牧民群众带来了福祉。“在青海高寒地区,种植樟子松我们是最成功的,目前我们种了大概七八千亩,成活率都比较高。”谈及治沙的经验,石德荣说起了樟子松的种植,樟子松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沙区植物的多样性,又能防风固沙,种植樟子松可谓一举三得。在治理过程中,海晏县应用成熟可行的林业新技术,尤其是在克土沙区樟子松苗引种到大面积推广,填补了海晏县沙区无绿乔木树种治沙造林的空白,为同类型沙区治沙造林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几天,工人们都在忙着压沙。铁锹在沙土上挑出浅沟,画出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格,麦草均匀铺在沟中,再拿铁锹把麦草戳进沙子中。这样,麦草拼成的方格间栽下的新苗和草种,才不易被风沙带走。站在最高的沙丘向下望去,青绿色从环湖东路一直延续到了沙丘半山腰,山腰上草方格像一张大网一样,把沙子固定在了一处。一只几乎和黄沙融为一体的沙漠蜥蜴,动作灵敏地边张望边爬向草方格,最后钻进了麦草里。“草方格也为小动物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栖息场所。”沙漠风沙大,动植物难以生存,有了草方格后,鸟类等禽类可以在此休憩,它们粪便携带的种子,可以在草方格里发芽成长,这样既丰富了沙漠生物多样性,也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等这里的雨季到来后,石德荣会带着工人们,在草方格里洒下一粒粒种子,二十多天后,这些草种就会发芽生长。“麦草要扎深一点,不然风大了会吹跑,等于咱就白干了。”石德荣在画好的方格里,边一铁锹将麦草扎进去,边和草方格项目承包人马占旭说起了在做草方格时应注意的问题。今年,马占旭在大斜玛区施工做草方格,已经在沙漠待了近一个月。再过一周近公顷的草方格施工就要结束了。离开前,他在大斜玛区的出口,种了几棵云杉。近几年他每年都会来这里,每一次来的感觉都不一样,好像这里一年比一年更有生气了。现在,克土沙区被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长达四十年与风沙鏖战,克土植被是三代人用心血、汗水凝结的,才有了今日的克土,明日的克土将不再黄沙漫漫了。作者:丁玉梅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8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